未来学部科研成果交流——关金平

一、个人介绍

姓名:关金平

职称: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所属单位:建筑学院

联系方式:melon_ping@163.com



二、科研方向介绍

主要研究领域:选择行为与政策,交通系统分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智慧交通,新技术下的交通协同发展(如智能网联汽车、出行即服务、低空经济等)

研究背景与意义:交通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一般,是国家经济命脉。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重在供需匹配。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选择行为与交通需求,如何基于本质需求多日变化规律突破选择行为解析下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卡脖子”难题,更真实地反映选择行为、更精准地预测需求变化,支撑供给优化与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从决策主体选择行为解析视角,采用高阶段离散选择模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提出基于本质需求与活动的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理论方法,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出行即服务、低空等新技术下的选择行为与交通需求变化。

创新点与优势:提出新一代基于本质需求多日变化规律的模型与仿真,突破了活动触发动因解析难题,推动了模型从基于活动法平均一日到具备多日长远预见性的范式变化,为揭示新技术下的潜在交通需求提供理论方法。主要优势在于:(1)MIT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近十年跨学科科研经历,(2)在诺奖得主团队美国工程院院士亲自长期指导开展深度科研合作,(3)国内清华、中科院、同济、中大等高校及多家上市公司丰富合作资源。


三、科研成果介绍

代表性成果


针对交通需求模型中活动触发动因解释不明晰问题,提出“基于本质需求”交通规划建模与仿真理论方法,突破了活动触发动因——人本需求的心理库存解析难题,推动了模型具备多日活动长远预见性的范式变化,应用于中国、美国、新加坡等 13 个城市出行即服务、自动驾驶、低空等新技术的潜在交通需求分析。



针对交通强国的紧迫需求,突破了国外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封锁,率先提出人车路协同混行交通规划与管控数智化关键技术,解决了基于人本需求多日变化规律理论建模与可信仿真难题,实现了在交通建模时空分辨率、城市网络运行效率、人本需求活动与选择建模仿真精度的显著提升,达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MIT技术攻关等项目5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科研项目10项。

学术论文: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等论文50余篇。

专利与奖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7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等8项、MIT多元杰出贡献奖及教学优异奖等;研究成果受到诺奖得主、院士等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应用与转化: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智能化建设等6类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广州和深圳等30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相关成果有望在全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与MIT、哈佛、欧盟文化道路项目国际委员会、中科院、中规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多家上市公司深入合作。


2025年09月24日 15:06